玄學常識

玄學兩字的本來意思

「玄學」一詞,本來是指對《老子》、《莊子》和《周易》的研究和解說。最早 出現於魏晉。是魏晉時期的主要哲學理念,是由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現的一種哲 學和文化思潮。

魏晉時期的玄學家大多是當時的名士,其主要代表人物為阮籍嵇康何晏王 弼向秀郭象等,其中阮籍嵇康向秀三人,更與另外的山濤劉伶阮咸 王戎等四人成為歷史上有名的「竹林七賢」。

玄學其實是在漢代儒學(經學)衰落的基礎上,為彌補儒學之不足而產生的;是 由漢代道家思想、黃老之學演變發展而來的。

玄學的通俗新解法

時至今日,玄學這個名詞,已經不是對《老子》、《莊子》和《周易》的研究和 解說。

香港大約在八十年代的中期,有少數的術數家為了向人顯示自己在中國哲學方面的深入瞭解,借用了「玄學」這個詞語,將之成為「術數」和「方術」的另外一 種別稱。由於中華術數,本就出自於《周易》,故此當時研究術數的人,無論是出自文化界的,抑或是本身從事命相工作的,一律均樂於接受這種叫法,而自己 作為「術數家」的身份之餘,亦可被稱為「玄學家」。

然而當時的術數家大都同意只將「術數」、「堪輿」等,即「五術」中的「命」 、「卜」和「相」三個法門列入「玄學」,中醫不包含在內,而「五術」中的「 山」學因牽涉到太多的宗教法術成份,與其他「命」、「卜」和「相」三個法 門有明顯功能上的區別,故另稱為「靈異學」,簡稱「靈學」。所有修煉「茅山 」、「六壬」的神功師傅或法師,可美其名被稱之為「靈學家」,享有一種與「 玄學家」相等的學術地位。

近年來,「玄學」與「靈學」被許多人經常混淆,不少以開壇作法、驅鬼辟邪為業,但對術數卻一貫不通的人,常自稱為「玄學家」。

不過,借「茅山師傅」為名,替人驅鬼的騙色奇案屢見不鮮,傲天行認為術數本身並不十分需要涉及太多的宗教法術,事實上更有為數不少的玄學家對法術方面的事抱半信半疑的態度,而在責任上,一則無能力去做甚麼清理門戶的事,二則因為容易被人有同流合污的錯誤認知,基於「玄學」和「靈學」在本質上有太大區別的關係,故建議公眾將「玄學」與「靈學」清楚劃分為恰當。